2023年,全馆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厅党委及厅直属机关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夯实基础 创新发展”的总体工作要求,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更有底气。我们始终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努力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成功打造特色党建品牌,顺利通过省直单位机关党建“双带五引”工程基层示范点建设验收,成为首批15家“双带五引”示范点,馆支部获评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开展工会演讲、青年辩论展现青春朝气,积极推进妇工委筹建、完善职工之家设施设备,让职工归属感越来越强。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更加坚定。我们准确分析把握当前形势,努力发挥事业单位技术服务保障特点,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编纂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材料,开展文旅综合体建设、跨界融合探索与实践,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观山湖区首个、贵阳市2023年唯一)、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贵州省绿色旅游景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能源安全”“促进文旅融合”重要要求,支撑服务我省“四新”“四化”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更有特色。我们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党建+陈列展览、党建+科普教育、党建+文化交流、党建+资料服务、党建+党员活动、党建+线上服务”成为我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策划首个输出展“鱼跃黔海——贵州三叠纪的海洋世界”作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更名后首个引进展在首都展出;绘声绘色的科普教育荣获中国古生物学会、省自然资源厅鼓励;首次在国外合作举办国际性学术论坛,开启学术、文化交流新篇章;深化“4+1”资料便捷服务体系,提升地质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更显担当。我们勇于创先、积极争优,单位获评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自然资源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宣传工作业绩突出单位”、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届科普创作大赛”、省科普讲解大赛、省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工作中获“优秀组织奖”,并获中国林学会“首届全国自然教育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省保密局“保密宣传月微视频大赛三等奖”。
过去一年里,我们紧盯“两馆两办一景区”工作职责,围绕“资源展示平台、科研科普基地、文化交流窗口”功能定位,夯实基础、创新发展,继续努力推动地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抓党建,高质量党建促发展
去年4月以来,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馆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中,加强政治建设筑牢党性根基、加强思想建设提升精神动力、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战斗能力、加强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纪律建设构建纯洁队伍、加强作风建设维护党的形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基础上,馆班子围绕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步推进工作要求,突出“两馆两办一景区”工作主要职责,结合大批量公众服务及专业技术支撑保障工作特点,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双带五引”工程,着力建设“党建新窗口·资源会客厅”特色党建品牌,获评省直单位机关党建“双带五引”工程基层示范点。
(二)聚焦主业强基础,高质量业务显成效
一是党建工作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及厅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今年以来,省地质博物馆党支部以贵州省党建总品牌“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双带五引”工程,围绕“有党建质效、有贵州特色、有行业特点”三个建设目标,打造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窗口”,建设党建+陈列展览、科普教育、文化交流、资料服务、党员活动五个“线下会客厅”,并依托馆内宣传矩阵打造一个“线上会客厅”,创建“党建新窗口•资源会客厅”党建子品牌。
厅机关第一、第五党支部与省地质博物馆党支部联建活动
(2023年5月30日)
二是支持(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贵州省直其他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工作规定(试行)》相关要求,单位结合主责主业制定九项支持(服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业务工作提质提效,激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展览工作中,策划实施原创临时展览11个,包含被国家自然博物馆引入在首都展出的首个原创输出展(鱼跃黔海——贵州三叠纪的海洋世界)、3场跨省联合展览(地质素描作品展、龙跃黔海——贵州三叠纪的海洋世界、涓涓不止山河生——贵州山水林田湖草影像展)、首个宣传展示贵州乡村规划成效展览(和美乡村·希望田野展),展览科学性、文化性得到专家进一步认可,馆际展览交流得到有力推动。在公众服务工作中,不断推进的文创区、服务台、洗手间等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让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九十余万观众好评如潮;在科普教育工作中,以“科普四进”“流动博物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专题活动”“重要纪念日专题活动”“青少年专题活动”等为主要方式,开展各类科普、研学、社教活动413余场,3.89万余观众在科普教育中感受贵州独特的资源和文化魅力。在文化创意工作中,持续输出9个系列90款文创产品,既有月销数万的“网红”纪念章,又有符合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端午文创礼盒”“中秋文创礼盒”,满足公众不同喜好与需求。在藏品管理工作中,以健全藏品体系为原则,完成藏品征集562件(其中,有偿征集120件,接受捐赠140件,采集302件)及1000档地质资料藏品转化,贵州特色藏品体系初具规模。在古生物化石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以基础研究项目为抓手,新修订全省67个化石产地坐标及范围,深入10个县市开展化石保护宣传,推动贞丰县新发现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抢救性保护,2件化石、300件采集样品得到妥善保管。在资料检查接收和服务利用工作中,以支撑服务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四新”“四化”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深化“4+1”资料便捷服务体系(线上预约汇交、非密远程汇交、线上目录查阅、线上申请加工+线下一站式资料接收或信息提供),接收成果地质资料158档、原始地质资料104档、实物地质资料9档,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汇交率达93.41%。为1466家单位、1488人次提供成果地质资料借阅加工服务,合计17392档次,线上查阅服务人次占比达72.18%。
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研讨会(2023年3月10日)
“5·18”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5月18日)
三是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上级安全生产相关工作部署,定期开展安全评估、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全面落实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策划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全馆安全工作意识及避险逃生能力。全年组织开展全馆安全评估1次、隐患自查8次、安全大检查4次,开展安全培训4次,消防疏散、安全保卫演练各2次。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全面落实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1.综合管理方面
一是持续规范内部管理体系,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编制《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章程》《理事会章程》《监事会章程》《博物馆之友章程》,提出建立贵州省博物馆理事会、监事会及博物馆之友组织报厅审批,拟制《车辆》《财务》《安全应急预案》《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学术委员章程》《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讲解员管理制度》等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的拟写并经过馆支委会讨论通过。二是积极调动宣传工作组力量,围绕支撑服务“四新四化”、宣传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展示贵州形象、提升贵州文化自信发展自信。在各宣传平台发布原创宣传文字上百篇,视频60条,获自然资源部“宣传工作业绩突出单位”,宣传素材获省保密局“人人话保密微视频三等奖”。截止目前,官方公众号粉丝数达65万,抖音号粉丝6.2万。三是为省委主要领导、省政协主要领导及10余位省部级领导干部到我馆调研自然资源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四是积极筹备博物馆定级评估,以“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五是积极开展热点宣传与品牌营销,围绕“秦海璐特种兵式游贵州”、茅台瑞幸联名等网络热点发布宣传推文,阅读量突破万次,积极通过朋友圈推广中秋文创礼盒,形成一定品牌效应。
2.组织人事方面
一是把“聚才、引才、育才、用才”全面纳入馆“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支委全年开展人事研究21项,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吸纳人才7人。二是坚持人才引进工作面向专业领域前沿、面向服务保障一线,吸纳人才涵盖古生物、地理信息、文博、工商管理、艺术设计5个专业类别。三是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评比,推动干部职工在专业能力上加速提升,单位职工本年度内获厅局级以上奖项达26人次。四是在区、市、省各领域持续派出人员采取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在多家合作单位全方位培养人才。五是成立展览、文创、宣传、讲解事业部等多个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非常规内设机构,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与绩效评定机制,尝试在“强矩阵项目管理”机制下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六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研究制定多项学习、任务、奖惩激励机制,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心更齐、劲更足。
3.信息化建设方面
一是数字展览,以空间漫游形式搭建了“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的可交互式数字展览;二是藏品及展厅数字化,完成了展厅地层墙和第一展厅100件化石三维数据建模并应用于元宇宙博物馆,完成4场临展制作及相关景区三维制作6个;三是三维数字建模及3D打印,完成各类摆件、化石模型、自有IP原型、建筑模型、地貌模型等成品约200余件;四是系统升级,对门户网站、藏品管理系统、古生物化石监管平台、地质资料预约平台、小程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级维护,累计升级27次;五是平台维护,完成展陈多媒体设备维护137次,包括广场大屏宣传、展厅大屏跳闸及黑屏、临展厅监控头时间异常、LED显示屏板及排线替换、5d影院动感座椅电源更换;六是数据收集整合,通过全国地质资料馆、厅门户网及馆门户网公开目录18779档。在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平台、厅网“矿产资源储量”栏目、预约加工平台更新馆藏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档号至18734档,实现在线资料检索;七是网络安全,开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处置厅电子政务网受IP攻击等相关事假4起;八是数据备份与恢复,完成成果地质资料备份219档,文件夹346114个,文件2803267个,电子数据容量3.836Tb,完成一楼展厅多媒体主机及三楼机房服务器系统及文件备份724.37Gb;九是数字资源文创,开展了3D打印玩偶上色、3D打印笔体验、糖画笔DIY等活动,引进国内较新奇的自助式3D玩具打印机、巧克力打印机各一台,体验区总营业额达8.6万余元;十是信息化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分别向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大数据发展局、省土地矿产资源储备局等部门申报智慧化建设项目12个,申报金额合计3338.8万元;申报成功并实施项目9个,项目总资金为955万,其中国家级1个,省部级3个,厅局级项目5个
4.运维保障方面
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邀请馆内各相关单位、合作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调度会,明确安全责任、提升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年度内组织安全大检查4次、全馆安全风险评估1次,年度开展消防疏散、安全保卫演练各2次,每季度开展安全隐患自查2次、安全培训1次,接待各级针对消防、卫生、设施设备等检查10余次,通过自查和外部监督检查,不断压实安全生产各项责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系列宣传、警示、演练活动。配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文创卫等,完成包括展示展览、旅游卫生间在内多项服务设施整改。
5.社会服务方面
开展年度观众服务满意度社会调查,形成2300份抽样调查清单,分析并拟制2023年度观众调查报告。提供讲解服务1200场,其中馆长、专家进展厅导赏活动45场,小小讲解员52场,志愿者讲解18场。组织754人次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上万小时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承办“5.18国际博物馆日”贵州省主会场活动,创新推出西南地区文博行业首个“元宇宙博物馆”及跨界合作项目,“科技+跨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出新潮。设计具有贵州自然资源特色的研学路线6条,让研学活动不断向全省拓展。组织招募志愿者219人,开展“小小志愿者手绘地图大赛”“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公益活动169场,提供志愿服务时长约10313小时。
6.文化创意方面
打造“贵地博”文化品牌,实现多元文化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贵地博品牌授权体系,目前已完成《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标准,“贵地博”文字和馆徽图案18个大类498个小类的商标注册,23个作品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持续推进贵地博IP孵化项目,引入多彩新媒及旗下少儿品牌萌趣星,梳理贵地博文创品牌授权模式,启动“三叠纪海底世界”系列少儿类动画节目的前期策划,提出“海百盒Hi Box”文化品牌概念,完成文创品牌形象店的设计方案。溢思珠宝联名体验店、图拉玛塔甜品站启动试营业,开发特色文创珠宝17款、文创饼干蛋糕等6款。结合传统“龙”年主题,联名企业设计套装“2024甲辰龙年贵州一条龙礼盒”。
7.地质资料接收方面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信息服务系统监管库项目总数6404个,逾期项目数465个,到期应汇交项目5570个。其中到期应汇交项目中:已汇交项目5203个,汇交中11个、未汇交356个,汇交率93.04%。组织开展年度汇交培训2场,培训备案汇交员164人创历史新高。煤层气汇交试点总结。持续加强非涉密地质资料远程汇交,涉密资料汇交员初检,汇交一次性通过率上升至53%,同比下降7%。拟制《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专员”管理办法》,不断推进“汇交专员”和“金牌汇交员”管理服务机制。
年度汇交和馆藏地质资料总量情况:成果地质资料158档8072件,电子354659件,数据量548.26GB;馆藏总量18786档437421件,电子18575档1464029件20097.69GB;原始地质资料104档11570件,馆藏总量2043档264948件,(其中纸质7档357件,电子2036档264591件5765.43GB);实物地质资料9档(I类4档,Ⅱ类5档),馆藏总量203档(I类49档,Ⅱ类154档)。
8.地质资料管理利用方面
全年共为1526家单位1549人次提供18025档次、873710件次成果地质资料借阅加工服务,其中,围绕服务保障新国发2号文、“四新”“四化”等明确的646个重要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档案服务数量占比达77.87%。为公检法、律师等134家单位、196人次提供751档次(同比增长3.59%)自然资源行政审批业务档案资料查阅加工服务。编制发布《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矿种分类目录》,为我省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主要11种矿产勘查提供信息支撑。将我馆馆藏资料目录全面接入全国地质资料网络订单服务强化线上服务平台,基于全国馆、省馆两套系统共同开展在线预约、提前加工、到馆提取的便民服务,线上加工申请服务档次占比高达81.23%。
9.履行“省古专办”职责方面
一是编制完成《省古专办工作机制》,为加强古专办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梳理古专办工作流程,制定该工作制度,作为古专办今后开展工作的依据;二是组织对龙宫、贞丰2处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及馆内4件古脊椎古生物化石标本的科学研究,目前已发表科研文章1篇,研究成果填补了兴义生物群和关岭生物群之间生物演化的空白。另有4篇文章已完成数据采集、测试分析等阶段性工作。协助国家化石办对省内4处重点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巡查工作,组织省古专委专家及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对16个化石产地开展巡查调研及科普宣传,让化石保护意识更加深入群众。三是为贵州兴义、平坝、安顺等多个地区古生物化石违法案件提供专家咨询,鉴定涉案化石2149件,“古专委”专家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四是积极推进“贵州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及研究”项目野外工作,对省内16条标准层型地层剖面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对全省67个化石产地坐标及范围进行修订,让化石保护工作范围覆盖到面、精准集中到点。
10.履行“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办”职责方面
一是代厅起草了《2023年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工作要点》,并组织召开年度自然资源科普工作研讨会;二是组织开展了3场自然资源科普有关活动,包括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自然资源科普微视频大赛、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推荐。其中,推选出1名讲解员参加2023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半决赛和总决赛,并获2023年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贵州师范大学制作作品入选2023年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微视频;三是举办5期自然资源科普讲座、“云上科普派对”基地联动科普知识竞答活动、“生态日·看自然”公益线下观影活动,加强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联动;四是完成6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评估,去往包括思南乌江卡斯特地质公园、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基地评估工作;五是组织开展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省内评选工作,推选出4个基地申报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其中,思南乌江卡斯特地质公园获得2023年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称号,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获得2023年自然资源部科普基地称号;六是组织开展2023年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培训会,70余名自然资源工作者及科普、讲解爱好者参与培训;七是组织开展了2023年贵州省自然资源科普线上培训,90余名自然资源系统内工作人员、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科普人员参与培训
11.开展旅游景区服务工作方面
作为观山湖区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贵州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积极助力贵阳市开展创文创卫、创建绿色旅游城市等工作,为省旅发大会、生态文明论坛等活动提供多场参观服务保障。接待游客93.913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0.5409万人次。积极开展全省旅游景区安全隐患排查、智慧化服务建设,获评为绿色旅游景区、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12.贯彻创新创造推动跨越式发展
一是立足馆藏化石资源和化石修复技术,创新编制国内首份《板状化石修复技术指南》及《贵州省工程建设项目对重点古生物化石产地影响评价工作指南》,拟申请作为贵州省地方标准公开发布。
二是围绕跨界单位职能,积极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工作要求,成功承办“5.18国际博物馆日”贵州省主会场活动,在贵州省文博行业打造首个元宇宙博物馆,在西南地区首次组织100余家5A景区、文博、科技等行业单位共同发布跨界融合宣言,推动“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推进文旅综合体建设项目,组织开展特色文创店、酒店主题房、珠宝联名店、文创甜品站等设计与实践,积极探索开展文旅综合体建设。
三是打破空间、地域与实体束缚,创新以空间漫游形式搭建“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的可交互式数字展览,让资源“动起来”、让化石“活起来”、让展览“火起来”。
13.强化项目能力提升科研水平
全年共完成项目六个,其中常规性项目四个,科研项目两个,(常规项目:《2023年查办土地矿产案件鉴定测量》、《贵州省重要I类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及钻孔数据采集》、《贵州典型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字化及共享服务》、《贵州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和研究(2023年度)》),涉及经费379.5万元,项目经费同比上年度391万元降低了2.9%,(科研项目:《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地学科普研究》、《基于 AR 技术的沉浸式虚拟旅游产品的研究》),涉及金额145万元,项目经费比上年度增加了45%。
一是2023年查办土地矿产案件鉴定测量项目,对4个非法采矿鉴定报告进行评审,对省内典型图斑异常矿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为自然资源系统打击土地矿产违法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二是承接自然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贵州省重要I类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及钻孔数据采集》项目,完成岩心整理 11719.58 米、采集入库保管I类岩心 11570.72 米、副样8414 件; 完成岩心扫描图像数据采集 11570.72米;完成 2 个岩心项目、3 个化探副样项目的目录数据采集建库;完成区域内 1028 个钻孔的图表及结构化数据采集建库。
三是承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贵州典型岩矿化石标本资源数字化及共享服务》项目,完成向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中心数据库提交1000件标本信息及高精度标本图像。
四是《贵州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和研究(2023年度)》项目,完成小谷龙剖面保护碑立碑工作。开展贞丰县采石场新发现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的抢救性保护共2件,采集样品300件。完成“贵州省古生物化石保护及研究”项目野外工作,16条重要地层剖面现状调查和67个化石产地调查及范围修订。
五是依托古生物研究开展化石修复,培养化石修复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馆内5人,馆外10人),修复大型化石类藏品100件。
以馆藏为基础、以项目为抓手,馆内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4篇,与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商学院等战略合作单位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合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建成岩矿鉴定中心、宝玉石鉴定中心等科研实验室2个,藏品分类保护区14个。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场(举办地:意大利米兰),国内学术会议6场,对贵州优势资源宣传、推广、研究提供实质性帮助。出版科普专著一本、合作申请化石修复相关专利1项(化石修复专利2021年度的,是否改为“合作申请贵州省地方标准1项”)。科研工作多方助力、多点开花,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存在主要问题
过去的一年里,馆班子与全馆党员干部职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党建创品牌、服务提质效、项目见成果、工作有成效,全馆各项事业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全馆职工以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奋发的状态,交出了一份有分量、有质量的工作“答卷”。
但是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到,距离一流的博物馆、一流的资料馆、一流的旅游景区,我们在很多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和差距,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一是在如何结合支部工作和部门职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业务工作,创新性开展支部工作还需继续发力。二是快速发展的年轻博物馆,文化博物工作基础任然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文博业务工作质量不高、特点不明显,没有实现赶超的跨越,相较国内一流文博单位还有很多差距和短板。三是地质资料高质量服务管理水平还有所欠缺,在支撑服务保障我省重要工作推进过程中,服务思路、服务模式任然较为单一。四是对旅游服务行业了解不足,对自身特色特点挖掘不够,对文化塑造与旅游融合办法不多、思路不广。五是创新创造能力还显不足,在很多工作中依然满足于循规蹈矩,不突破不创新,较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六是工作基础任然不够细致、工作作风任然不够扎实、人才培养任然不够均衡,将成为快速发展道路上的桎梏。